近日,由于大约2000件馆藏文物被盗,英国大英博物馆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。在该馆的藏品中,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掠夺等非正当渠道得到的。
这些馆藏珍品为何会不翼而飞?
让我们先从这次的文物失窃丑闻说起。
8月16日,大英博物馆发布一则公告,称有藏品“丢失、被盗或损坏”。它们大多是存放在同一个储藏室内的小物品,包括从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9世纪的黄金首饰、宝石和玻璃制品,近期全都没有被公开展览过。
8月26日,大英博物馆理事会主席奥斯本证实,该博物馆“失踪”的藏品数量约为2000件。
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等媒体报道称,内部人员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。
在大英博物馆发布有关藏品失踪的公告之前,一名员工被馆方解雇。
这名员工名叫彼得·希格斯,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物专家,资深策展人,已经在大英博物馆工作了30多年。
《华尔街日报》报道截图
据英国媒体透露,策展人有权独自进入博物馆的私人画廊和大型储藏室,并在离开时不受检查。
虽然大英博物馆没有透露解雇希格斯的原因,但此前,一名丹麦古董经销商格拉德尔向媒体公开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。
《纽约时报》报道截图
格拉德尔说,自2014年以来,他曾在购物网站“亿贝”上通过一名叫“苏丹1966”的卖家,多次购买到大英博物馆的艺术品,其中包括一件美杜莎浮雕、一件托勒密王朝时期的文物等。通过网名比对,格拉德尔认为,这个“苏丹1966”就是资深策展人彼得·希格斯。
2021年2月,格拉德尔给大英博物馆的副馆长乔纳森·威廉姆斯发邮件,提醒博物馆可能存在“监守自盗”的现象,但邮件发出后石沉大海。几个月后,他又就此事联系时任馆长哈特维希·菲舍尔,得到的回复却是“已经做了非常彻底的调查,博物馆什么也没丢”。
在格拉德尔看来,大英博物馆只想避免丑闻曝光,试图将此事掩盖起来。
《英国电讯报》报道截图
事实上,近年来,大英博物馆曾先后发生过多起失窃案件。
英国《卫报》报道截图
牛津大学宝石专家马丁说,早在三年前,他就曾警告大英博物馆宝石被盗,但博物馆没有作出任何回应。
大英博物馆不能妥善保护文物,却又拒绝将这些掠夺来的文物归还给原籍国。
英国《卫报》近日刊文指出,大英博物馆提出的那些所谓的理由正在崩塌,拒绝归还文物只能显示出其虚伪面目。
文章称,虽然西方国家的博物馆以所谓宣扬多样性、促进对世界文明的了解以及“保护文物安全”为由,拒绝归还掠夺来的文物。但是近些年,一些年轻的进步人士开始认为,西方博物馆展出的一些文物,尤其是被掠夺的文物,应该归还原籍国。
文章直言,这些所谓反对归还文物的理由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崩塌,法律应该改变。
首先,近来随着大英博物馆陷入“失窃风云”,西方博物馆的安全性愈加受到诟病。
此外,有人声称,这些文物在西方才更容易被看到,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。文章质疑道,为什么其他国家的文化历史不能在自己的国家被了解?同时,文物在原籍国展出也可能会帮助这些国家吸引更多游客,拉动旅游业。
文章直言,这些文物记录着英国的殖民压迫和历史罪行,而大英博物馆要避免极度的虚伪只有两种方法——要么将宣言改为:“我们的历史充斥着残酷和剥削,我们这个民族喜欢展示战利品。尽管在当代进行了粉饰,但我们的做法也没有太多差别。”要么,大英博物馆可以游说英国议会修改法律,将被掠夺和被盗的物品物归原主。
英国《卫报》报道截图
大英博物馆拒不归还被掠夺文物的行径,遭到许多国家的口诛笔伐,特别是同样因为英国殖民掠夺而流失文物的国家。
印度《第一邮报》新闻主播表示,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掠夺文物“接收者”,这个“盗贼”现在也被偷盗了。
这名主播称,英国殖民者从全世界偷盗,而现在有很大一部分文化遗产没有在大英博物馆里得到保护,这是不可接受的。几十年来,英国都没有受到惩罚,反而因此收获了许多旅游收入。英国必须停止从劫掠的文物上获利,停止为盗窃找借口。
上一篇:丰田公布上月大规模短暂停工原因